永不消逝的湖北传统手工艺

来源:星座知识站 2.16W

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流水线生产的普遍化,传统的手工艺在这个快消的时代里失去了大量的市场,有些传统手工艺已经消逝,而有些也离我们渐行渐远。在湖北文化里,传统手工艺也很多,希望他们能被永远地传承下去,永不消逝。

永不消逝的湖北传统手工艺

湖北传统特产和工艺品中较具代表性者有:
  曹正兴菜刀
  武汉传统名牌产品。以前切后砍,切姜不带丝,切肉不带筋,砍骨不卷口闻名。曹正兴刀铺创办于清朝道光元年。根据湖北人喜爱砍骨煨汤的生活习惯,摸索出前薄后厚,口薄背厚,切砍兼用的锥形刀板。由于在选料,锻坯,夹钢,淬火等工序上要求极严,工艺独特,故备受欢迎,享誉海内外。

武汉皮鞋
  为武汉老牌名产,素以皮质优良,配料合理,做工精细,美观耐久享有盛名。花色品种繁多,以创办于民国初年的“茂记”和“修成记”皮鞋店最为有名。茂记硬包头皮鞋有“小方头之王”之称,深受顾客喜爱。

绿松石雕
  湖北名贵工艺品。绿松石产自本省郧县一带,质细色鲜,质感强烈。武汉玉雕厂,湖北省工艺美术厂发挥传统技艺,吸收西方现代雕塑技法,形成了造型集中,饱满严谨,比例协调,雕作精细的地方雕塑风格,仕女、花卉、鸟兽等产品形态新颖、逼真,皆为佳作。

武汉绢花
  武汉艺人在制作通草花、刮绒花基础上,吸收南北绢花制作之长而成,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原料为麦、缎、绢、纺,主要产品有牡丹、玫瑰、月季、腊梅、悬崖菊、胸花、插花、盆景等,形成具有立体感、逼真、走色过渡自然的风格。

武汉木刻船
  创始人为龙云华,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声名鹊起。龙一生中制作出航海、内河、古典型等不同风格、不同水域的木刻船三十余种,形象逼真,造型古朴。其中取材于南宋抗金故事中的巾帼英雄《梁红玉战船》是其得意之作,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龙云华逝世后,武汉木刻船制作后继有人,涌现出一代新秀。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,并被选送至美国、法国、新加坡等国家展览。在历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,武汉木刻船订货不绝。

黄陂泥塑
  黄陂是著名的泥塑之乡,尤以塑佛像见长。木兰山菩萨和武汉归元寺五百罗汉皆为黄陂泥塑中的杰作。近年来通过推陈出新,创作出的很多题材新颖、构思巧妙、工艺精细、色调柔和、欣赏和实用价值兼备的优秀作品。如“花木兰”、“哪吒”、“孙悟空”、“卓别林”、“七品芝麻官”等,均以形态自然传神而获好评。此外,滑稽、诙谐的变形漫塑也获得成功。

黄梅挑花
  类似刺绣,但不尽相同,且历史悠久,是黄梅民间一种独特的工艺品,以挑织精巧,素净典雅著称。传统挑花始于宋代,当地人以自纺、自织、自染的青蓝黛布为底布,采用红、黄、黑、白、绿色棉线,依照一定的坐标图案,挑出底布上的蓝纱,然后按照图案颜色,添织色纱而成。黄梅妇女多用挑花装饰头巾,并广泛应用于门帘、帐沿、手巾等日用品和装饰品上,久盛不衰。

传统题材有象征五谷丰登的“鲤鱼闹莲”,象征追求光明的“双凤朝阳”,象征进取精神的“鲤鱼跳龙门”,以及“鸳鸯戏水”、“仙女下凡”、“游龙戏凤”、“福禄寿禧”、“狮抢段球”等,图案布局有致,古朴有韵。黄梅挑花工艺品多次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选用,并远销东南亚各国。

汉绣
  武汉地区的传统工艺,历史悠久,清末民初最盛,尤以人物,花饰见长,其“平金夹绣”的针法与国内其他名绣相异,具有色彩浓艳,华丽多采的特点,适于绣制装饰性挂品。

永不消逝的湖北传统手工艺 第2张

洪湖羽毛扇
  湖北著名的传统工艺品,毛质柔软,舒适宜人,造型美观,精巧轻便,具有送风柔和的特点,最适合老人、产妇和病患者使用,也是戏剧舞台上理想的道具和珍贵的礼品。到洪湖的游客,都以争购一把洪湖羽毛扇视为荣幸之事。洪湖羽毛扇品种繁多,丰富多彩,主要有彩扇、掌扇、桃花扇、广扇、撒扇、京月扇、雕毛扇等四十八个品种,各具形态,各有风趣,为不同年龄、性别、职业的人们所喜爱。

如形似仙人掌的“孔明扇”深受老年人喜爱;宛如半轮新月的“京月扇”受到年轻女性的偏爱;可以折叠的“撒扇”非常适合旅游者携带。还有一种精巧别致的绒折扇,专门为舞台演出而制作,折叠收拢,恰似一束迎风摇曳的鲜花,舒展开来,便是一把彩色斑斓的绒扇。

江陵荆缎
  又名江陵锦。盛产于明代,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。清代已“驰名京城”。1920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第三名。荆缎制作工艺独特,使用著名的河溶生丝,采用“动物胰子丝光法”丝光后,丰满油亮,上色用玫瑰打底,盖以金黄,显出大红的艳丽。织出的荆缎经绞压、踩碾、定型而成。幅宽2尺,手感柔软滑润。有玉梅、素喜字、福寿喜字、鸳鸯块、灯笼格、龙凤牡丹等20多种花型。经面嵌花是其独具的风格,图案与色块的组合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,织成各种花色被面、袍料,图案古朴,色彩艳丽,多被中外游客购作礼品,赠予友人。

郧县龙须草席
  龙须草是湖北郧县三宝之一。传说伏居武当山的龙王,一次为救助穷苦农夫,扯下一把胡须相赠,农夫不忘龙王恩德,把胡须栽于土地,不几年间,漫山谝野长满了龙王的胡须。于是,人们把这种救命草成为龙须草,历代奉龙须草为吉祥。居家必备龙须草席,用来驱邪扶正,逢凶化吉。

郧县龙须草席主要有十三种规格,三十多个花色。既有两斤重的薄席,也有二十斤重的大厚席;有古朴清雅的棱型席,也有传统的“花鲤闹莲席”。由于郧县龙须草席具有纤维拉力长,不易虫蛀变质的特点,而且编织精巧,品种多样,价廉物美,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,远销美、英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鄂西土家族织锦
  又称“西兰卡普”,汉语意为“土花铺盖”。最初多为自用,是土家族姑娘的陪嫁品之一。清代开始通过商贾之手少量销往外地,制作方法亦不断改进。作为土家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,被誉为“土家族工艺美术之花”。依照土家族习俗,女儿从10岁起学习此艺,为出嫁作准备。

“西兰卡普”既是必不可少的嫁妆,又是显示姑娘家庭教养和聪明才智的标志,因而必须由新娘亲手编织。提取天然植物的颜色为染料,使用彩色丝线和毛线织花。花样由新娘精心构思,别出心裁,图案大多是花鸟鱼虫和各种精巧的几何图形,栩栩如生,经久不褪。

常见图案中既有表现土家族历史和风俗的“土王五颗印”、“四凤抬印”与“迎亲图”,也有受汉文化影响表现吉祥如意的“龙凤呈祥”与“福禄寿喜”等,织之精细,色彩绚丽,样式古朴典雅,质地优良,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。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,日常的行装,客厅的壁挂,交往的礼品,隆重的仪式,结婚的嫁妆等,均不可或缺,成为土家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。
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