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古樸的鄂溫克族的瑟賓節

來源:星座知識站 8.07K

鄂溫克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,生活在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結合部。鄂溫克族文化已經有深遠的歷史了。瑟賓節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相當於漢族的春節。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鄂溫克族的瑟賓節吧。

原始古樸的鄂溫克族的瑟賓節

每年的6月18日是鄂溫克族的傳統的節日——瑟賓節。“瑟賓節”是鄂溫克族語,意爲“歡樂祥和”。每逢“瑟賓節”,部落裏的男女老少都來參加,由部落首領主持,獵人們在落葉松的間隙裏點燃篝火,煮熊脖、熊頭。獵人們圍着篝火邊歌邊舞,祭祀山神,然後舉行盛大的晚餐,吃熊肉、喝熊湯。晚餐結束後,人們成羣結隊尋找理想樹,把熊的顱骨掛在樹枝上,以示崇敬。

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。據記載,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溫克獵民,在極其嚴酷的條件下,頑強地生存,努力創造歡樂祥和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,爲了振奮精神,鼓舞鬥志,逐漸形成了一些集會活動的形式,“瑟賓節”就是其中的一個。每逢“瑟賓節”,部落裏的男女老少都來參加,由部落首領主持,獵人們在落葉松的間隙裏點燃篝火,煮熊脖、熊頭。獵人們圍着篝火邊歌邊舞,祭祀山神,然後舉行盛大的晚餐,吃熊肉、喝熊湯。晚餐結束後,人們成羣結隊尋找理想樹,把熊的顱骨掛在樹枝上,以示崇敬。“瑟賓”是鄂溫克語,意爲“歡樂祥和”。

在16世紀時,鄂溫克人中興起了“薩滿教”,認爲“薩滿”是“通神者”,可以驅逐病人的邪惡鬼魂。薩滿教普及到了各“烏力楞”(氏族),每個氏族都有了自己的“薩滿”,從此鄂溫克人開始信仰薩滿教,以圖騰爲特徵的“瑟賓節”也隨之消失。

根據鄂溫克人民的願望,經內蒙古鄂溫克族研究會蒐集挖掘,廣泛徵求鄂溫克族人民的意見,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醞釀和探討,在1993年8月10日舉行的第二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會議上,會議代表認爲應恢復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名稱“瑟賓節”,蘊含吉祥如意、歡樂祥和之意。節日時間選定在1957年恢復和統一鄂溫克族族稱的季節6月份,並確定爲6月18日,這個季節氣候宜人,草木叢生,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。1993年11月4日——6日舉行的內蒙古鄂溫克族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,與會的代表一致透過這一建議,並暫定“彩虹”爲節日歌舞。

熱門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