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日,作麥糉,祭先畢,則以相餉 - 詩情畫意的夏至

來源:星座知識站 2.49W

夏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,在古代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,甚至是法定假日。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,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,萬物繁茂,詩情畫意。“夏至日,作麥糉,祭先畢,則以相餉”便是描繪了夏至節,農家飲食祭祖贈禮的場面。

夏至日,作麥糉,祭先畢,則以相餉 詩情畫意的夏至

夏至日,作麥糉,祭先畢,則以相餉

夏至的由來已久,在古代,有很多夏至的傳統習俗。江南食俗,一般有麥糉、角黍、李子、餛飩、湯麪等。《吳江縣誌》:“夏至日,作麥糉,祭先畢,則以相餉。”不僅食“麥糉”,而且將“麥糉”作爲禮物,互相饋贈。夏至日,農家還擀麪爲薄餅,烤熟,夾以青菜、豆莢、豆腐、及臘肉等,祭祖後食用,俗謂“夏至餅”,或分贈親友。展現了我國民間夏至活動的風貌。

夏至祭先祖

在我國一些地區,夏至有祭祖拜神的儀式。夏至時值麥收,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災年豐。因此,夏至作爲節日,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。《周禮·春官》載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意爲清除荒年、飢餓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,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,又祈求獲得“秋報”。夏至前後,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“過夏麥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動的遺存。這些活動都是對古代習俗的一種傳承。

夏至贈扇

夏至的到來,往往伴隨着炎熱的氣候。夏至日,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陽雜俎·禮異》:“夏至日,進扇及粉脂囊,皆有辭。”“扇”,藉以生風;“粉脂”,以之塗抹,散體熱所生濁氣,防生痱子。在朝廷,“夏至”之後,皇家則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“消夏避伏”,而且從周代始,歷朝沿用,進而成爲制度。這些都是古代人在夏至這天的消暑方式。

熱門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