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大師們的清明節怎麼過

來源:星座知識站 8.52K

在我國,清明節之際最重要也最普遍的習俗當屬祭祖掃墓,是家家都要做的事,而對於歷史上一些名人大家來説,清明節則因為他們各自富有傳奇色彩或個人風格的人生,而顯得充滿不同於常人的人文情懷,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,文學大師們的清明節怎麼過。

文學大師們的清明節怎麼過

魯迅:從“無事”到“逐漸充實”
  魯迅的清明節經歷過“無事”到“逐漸充實”的遞進過程。他年輕時就一直在外發展,1912年至1926年,魯迅曾在北京任職,自述上班常“枯坐終日,極無聊賴”。而每到清明放假期間,由於各方面原因,他這十多年裏都沒能回鄉祭拜先祖為故去的親人掃墓,只能在日記本里如實地寫着“無事”兩字,以遙寄對先祖和故人的思念之情。

後來,為了擺脱這種在節日裏“無事”可做的尷尬,魯迅縈性在清明時節在自家庭院裏打起了花花草草的主意。1920年清明節,他“晚庭前植丁香二株”,1925年清明,他又約雲鬆閣這家京城培植花草樹木的花店,在自家院中種上了“計紫、白丁香各二,碧桃一,花椒、刺梅、榆梅各二,青楊三。”直到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後,他的這種清明期間培植花木的習慣,才被請朋友吃飯、看電影、喝咖啡的雅興所替代。

巴金:深情追憶故妻蕭珊
  巴金的清明情結主要體現在對故妻蕭珊的深情回憶中。在長達28年的攜手人生中,巴金與蕭珊坦誠相待,恩愛如昔。無奈由於病魔纏身,蕭珊過早地離開了巴金。可巴金一直對蕭珊情有獨鍾,每到清明時節,他就會把蕭珊的譯作放置到他的牀頭,時常望着這些作品陷入到深沉博大的懷念裏。

晚年的巴金更是筆耕不輟,以一腔柔情相繼寫出了《懷念蕭珊》《再憶蕭珊》《一雙美麗的眼睛》等許多追憶妻子的文章。“她離開我十二年了。十二年,多麼長的日日夜夜。每次我回到家門口,眼前就出現一張笑臉,一個親切的聲音向我迎來,可是走進院子,卻只見一些高高矮矮的、沒有花的綠樹。”這些真誠樸實的語言,情真意切的獨白,感人肺腑的回憶,曾經感動了無數的讀者,也成了清明時節巴金對亡妻蕭珊最真摯動人的記念。

賈平凹:作品獲獎先祭拜父母
  當代文學大家賈平凹在文學界是出了名的孝子,他的清明情結集中濃縮到對自己母親的敬重上。他的父親去世較早,為了盡孝,賈平凹把母親接來跟自己同住。他的母親出身在鄉下,雖然識字不多,但滿肚裏卻有着講不完的鄉間俚語和鄉下故事,值得一提的是,賈平凹的長篇小説《秦腔》中的許多內容,就是母親講給他的。

母親雖然是鄉下人,但對賈平凹嚴厲的教子方式並不認同,為此,母子倆為了晚輩教育問題沒少吵過嘴,但拌嘴歸拌嘴,母親去世後,賈平凹不僅依鄉規披麻戴孝,還在母親去世三年後,在清明的細雨和晶瑩的淚光中,深情寫下了《寫給母親》的紀念文章,用最平實自然的語言,回憶着母親生身的善良和美好。當《秦腔》獲得茅盾文學獎後,賈平凹第一時間給父母上香祭拜,讓這一年的清明格外動人。

熱門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