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祭是什麼 - 為何國祭是在穀雨時節

來源:星座知識站 1.99W

國家祭祀,是中國古代五禮制度之首,是古代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。而現代的國家祭祀,則是提高民族文化自覺、傳揚傳統文化精華的嘗試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,為何大禹國祭一般在穀雨時節進行。

國祭是什麼?為何國祭是在穀雨時節

你可能喜歡》》穀雨開什麼花

南“祭大禹陵”,北“祭黃帝陵”,兩個國家級祭典遙相呼應,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祭禹自古就是重要祭典,已持續了4000多年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。每年公祭大禹都選在穀雨時節的9時50分。穀雨象徵着天下風調雨順、五穀豐登;9時50分寓意着大禹的九五至尊。

紹興4000多年來一直傳承着祭禹大典,公祭禹陵採用的是古代最高禮祭“諦禮”,共分肅立、雅靜、鳴銃、獻供、敬酒等13項。每年祭禹獻酒採用的都是品質優良的50年陳古越龍山黃酒,鳴銃9響寓意禹平洪水定九州。

從“大禹治水”到“三過家門而不入”的大禹故事,中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眾人知曉。殊不知,這些故事大多發生於江南古城紹興,大禹娶妻於紹興,葬於紹興,至今他的姒姓後人仍世代居於紹興城南的會稽山下,守護禹陵。

生於公元前2277年,享年64歲的大禹,乃我國家喻户曉的古代治水英雄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記載:“禹會諸侯江南,計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會稽。”古時的會稽即今天的浙江紹興市。據史料考證,禹禪會稽、禹疏了溪、禹會會稽、禹娶會稽以及禹葬會稽。與大禹有關的五件大事,皆發生於會稽。

大禹姓姒,姒姓是擁有4000多年曆史的姓氏,大禹的後人,從第五代開始在紹興定居下來,主要是守陵。按照《姒氏世譜》記載,從大禹到現在世代相傳已經140多代了,在世的輩分最高的為141代,最小的輩分是146代。如今紹興僅姒姓後裔大約有150户人家,400多人,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禹陵鄉的禹陵村。

結束語:現在分佈在全國的姒姓後人,總數不過2000人,台灣也有姒姓的子孫。歷史上的越王夫譚、允常和勾踐,都是大禹的子孫。大禹的子孫當時封在全國各地,後來“姒”姓已發展了夏、禹、候、包、曾、費、越、顧等23個姓氏,至今在紹興都可找到。由大禹的第142世後人姒大牛牽頭成立的紹興姒族研究會,令許多大禹後人都來尋根,包括旅居南非、韓國、美國等世界各地的遊子。

熱門標籤